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刘雨峰的心灵家园

我以诗歌真诚歌唱。。。所以写些不是诗的诗!

 
 
 

日志

 
 

引用:遥望故乡,流淌一串串诗行(作者:安璐)  

2010-03-11 17:44:23|  分类: 引用.文集送审稿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走近凤冈籍农民工诗人刘雨峰(图)
新华网 ( 2010-02-24 )
稿件来源:凤冈县对外宣传中心 作者:安 璐

                   遥望故乡 流淌一串串诗行

                                    ——走近凤冈籍农民工诗人刘雨峰

引用:遥望故乡,流淌一串串诗行(作者:安璐) - 刘雨峰 - 刘雨峰的心灵家园    

    

自那个黄昏走出高原的视线/我们两手空空/除了背负沉重的乡愁/和故土的牵挂/再有就是这一双手/是唯一的本钱/这一双手 我们用一块砖和又一块砖/把城市撑向仰望的高度/而岁月向下 像流逝的河流/洗去我们经年的沧桑/当我们一节一节的爬到城市的顶端/遥望故乡的方向 却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刘雨峰《农民工》

    他是一个农民工,他用他长满老茧的双手在浙江繁忙的工厂里赚取他最简单的生活;他是一个歌者,他用他断行的文句在异乡狭小的出租屋里抒写着心中的情怀。从1991年在广西《南国诗报》发表处女作《父亲》以来,诗的灵感和创作的激情使他一发不可收拾。如今,新华网、网易网、文化在线以及多家省市级报刊等,都有他的文字在飘逸,发表诗歌、散文500余篇。不仅如此,他还兼职“中国诗歌先锋诗人网”等十几个网络文化圈子的编辑……他就是贵州省凤冈籍在浙江台州打工的农民工诗人刘雨峰。

    虎年春节,刘雨峰回到离别多年的老家。在何坝乡水河村一间多年无人居住,四围已经杂草丛生的老屋的泥坝子里,我见到了这位刚过不惑之年头发却已有些稀落,看上去有些木讷的农民工诗人。

    初次见面,这位颇有些中年闰土模样的男子,坦率地说,没有我想象中人如其文的儒雅。不高的个头,简单的衣着,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农民。而眉宇间的那丝深沉,又有着一种超乎年龄本身的沧桑,真叫人很难把他与“诗人”这个名称联系。多年前他的父亲去世,母亲、兄弟和妻子连遭不幸,这些年的漂泊打工生活,在他那沧桑的脸上,烙刻下了生活中太多的艰辛。

    “异乡的冷灼痛羁旅的路人/当一钩弯月切割了灼热的思念/过客的一杯酒/淋不熄那抹/在心头燃烧的/幽思和情怀”(《床前明月光》),读刘雨峰的诗,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情殇。他的情,深深扎进了故乡的土地里,他是一位漂泊异乡的有根歌者。

    “创作要贴近生活,关注民生和弱势群体,体现一种社会的责任担当。”这是采访中,在刘雨峰并不多的言辞表达间,我听到的最最朴实的话语。在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满溢浮躁的社会里,能静下心来写点文字,本身已经是一种心情的难能,而在劳苦漂泊的打工生活中,刘雨峰不仅提起笔来写作,而且还能有这样一种创作的责任在担当,不能不说更是一种可贵。

     在刘雨峰看来,当代一些诗人创作的诗歌,让普通读者根本无法去解读,远离了生活,消匿了传播,成为了一种贵族诗人诗歌。所以他始终在坚持走这样的一条创作之路:要用朴素又至情的语言关注生活,让大众都读得懂并能产生情感的共鸣。

    “捡破烂的老人/把一双干枯的手伸进黎明前的暗中/拉开夜和昼之间的插销”(《捡破烂的老人》);“比早餐还早的/是一双皮肤皴裂的手/摸黑推开出租的屋门/她借着一地雪的荧光/执着地注视着前行的方向”(《雪地里卖早餐的女人》)……本身就有着打工生活体验的他,静静地关注着城市角落里这些弱势群体的默默劳作,用文学的语言把他们的劳动生活细腻描摹,让更多的城市人在诗句的品读间,去丈量这些平日里被他们不屑一顾的群体与这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刘雨峰说,只有远离了故土,才懂得思乡。“在我黔北的老屋/那布满尘灰的砂罐/还搁置在记忆的老地方/一半 装满异乡游子岁月的过往/一半 飘溢一个男人淡淡的忧伤”;“铁与木的农具/在火苗的舔犊中越磨越亮/而灯芯却在岁月的流逝中越烧越短”。老屋、祖坟、砂罐茶、石磨、火塘……这些相关于家乡的风物,被这位诗情游子,用略带清凉的句子,引淌出那汩汩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云南诗人果果曾对他作过这样的评价:刘雨峰的诗歌写作是有根的,他的根就扎在贵州凤冈家乡的土壤里,根扎在乡村广阔的原野之上。的确,刘雨峰是在将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融入诗歌,轻轻地叩问着阅读者的灵魂。

    诗人的情感是细腻的也是丰富的,除了乡情,他在诗句中娓娓诉来的还有那些已失去却还在心头隐隐灼痛的亲情和爱情。“老屋门前的那条小路/弯来拐去的瘦了母亲的愁肠/渐渐老去的目光/牵扯了她一生为儿为女的/守望”(《母亲,让我再为您吹一曲童年的牧笛》);“我用磨瘦的骨头/蘸着思念的血/在心的深处刻烙好你的名字”(《今生欠你一个拥抱,我的爱人》)。在刘雨峰的创作思维里,好的诗句是阅读后,能在人心灵划上一道印痕。这些朴素的诗行,是一种难以拒绝的感动,真实地停歇在了阅读者的心上。

    在十年的打工生涯里,刘雨峰做过鞋厂工人,装过电动车,干过散装水泥加工等,为了生计,他每天不得不工作10至16个小时。回想当初刚到台州的日子,每月的奔波只能赚到350元的生活费,但他仍然坚持写作。工厂里机器的轰鸣、漫天的水泥尘灰湮没不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半年里,他就在《台州日报》副刊发表了好几篇散文,以一个打工仔的名义呼唤人们对底层生活的关注。刘雨峰感概,是对文学的执着让他漠视于物质的匮乏而追求一种精神的自足。深夜里,一台电脑陪伴和见证着他在写作路上的酸甜苦辣悲悲喜喜。

    为了能有更自由的时间来进行写作,两年前,刘雨峰从工厂辞工,开始了他流浪的打零工的生活。白天,要到处寻信息找活儿干,只有晚上才能进行文学的对话。这些年,刘雨峰自己要创作,还要义务兼职十几家网络文化圈子和一些文集的编辑,通常都是凌晨以后才得休息。但他说,在忙和苦累中他感觉很充实,离开文字他就觉得空虚。是文字已经注入了他的生命,还是他的生命里已经装满了文字?应该说,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他这辈子最快乐的追求和体验。

    “写作就是一种心情的抒发,写出来了我就舒服了,不写出来我就睡不安稳。不求名不求利,只是因为爱好,我是纯写作者。”刘雨峰的言谈就像他的诗句一样朴实,一样真切。当我问及他工友们是否知道他是“诗人”时,他摇头憨憨一笑。工友们不知道和他们一起干苦力的刘雨峰是位诗人,很多的阅读者也不知道写诗的刘雨峰只是一个仅仅念过一年半初中的农民工!是诗人,还是农民工?其实,他就是生活在基层,品尝着世间酸甜苦辣最浓烈的劳动者中的一员,但他在赚取最基本的生活的同时用更多的精力和心血赚回了自己精神层面的追求,用文字为自己耕耘出一片纯净的心灵家园。他的勤奋刻苦和才情满怀实在让人佩叹!

    打开刘雨峰的网易博客,古色古香的空间底色,飘着乡土气息的诗文,谦逊真诚的评论回复,数万人次的访问人气,让我看到了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新时代农民工在文字和网络间收获到的一种富足。春节过后,也许他又将启程飘向异乡的城市,但不管飘向哪里,相信他的心都会深深扎根在这片让他魂牵梦萦的故土里,在穿过岁月的歌声里,握住那丝生命的颤音,在平淡而真实的岁月里,继续用这些长长短短的文字,寻觅他心灵皈依的方向……

 

            注:此文曾于2月26日的《凤冈报》刊出。

  评论这张
 
阅读(343)| 评论(1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